医疗械企频繁分拆子业务背后:分摊风险 增加融资渠道?
来源:证券日报网 许洁 张安     时间:2021-12-17 18:09:42

本报记者 许洁 见习记者 张安

12月15日,有消息称,威高股份的子公司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简称威高血净)拟于明年登陆港交所。目前正在启动Pre-IPO融资,拟募资10亿-15亿元。威高血净曾于2021年初与华泰联合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山东证监局备案。如此,威高血净将实现A+H股上市。

对此,记者向威高股份相关人士求证,其表示对此不方便透露,以公司公告为准。

事实上,近年来,不止威高股份,同为医疗械企的微创医疗、乐普医疗等公司均在频繁布局拆分业务板块上市。

分散业务

规避经营风险?

此前曾有观点指出,医疗企业拆分上市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分散带量采购风险。

集采背景之下,高值医疗耗材价格大幅下降是大势所趋。企业以降价换取市场份额是必然的选择。但随之而来的,也会造成利润空间下降,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基于此,企业将细分板块拆分独立上市,也能增强对此类情况的风险抵御能力。

从时间节点来看,大量医药企业布局业务分拆也是在2019年前后,这与带量采购的推行时间线也相吻合。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港股上市新规推行,允许未盈利企业赴港上市。2019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打通了企业拆分业务上市通道。政策层面上的利好也为企业作出分拆上市选择起到了促进作用。

某医疗器械从业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业务角度看,分拆的直接好处就是风险分摊。药械行业的费率居高不下,特别是有两票制的领域,费率较高的背后企业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企业选择拆分后,即便某个业务出现爆雷,也不会对其他业务造成影响。”

同时,其认为,对母公司而言,分拆业务单独上市削弱了母公司的竞争力。但与之相对的,业务分拆后,也能更好地实现公司价值。业务模式越多,交织在一起,想象空间更大,很多业务之间可以反哺。

对于集团业务分拆,微创医疗相关公告中指出,分拆将释放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公司价值,并为公司及股东提供机会,在分拆业务的独立平台下实现其于分拆集团的投资价值等。

以微创医疗为例,其细分业务板块已拆分出心通医疗、心脉医疗、微创机器人等上市公司。同时,其电生理业务板块目前也在推进上市进程中,业内戏称微创医疗为“生产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

但其拆分而出的心通医疗因业绩不及预期,股价持续下行。截至12月16日收盘,其股价较上市之初下跌66.23%。而同为微创系的心脉医疗虽然今年股价波动较大,但自上市以来,其股价总计上涨452.59%。

若上述板块还集中在微创医疗之内,其价值则很难清晰体现出来。

独立上市

增加融资渠道

曾有行业专家表示,随着疫情的冲击,医疗器械销售受到不小的波及,作为高研发投入的赛道,大部分公司都缺乏足够的资金以支撑漫长的产品研发周期。将单一业务剥离至体外发展,可以增加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帮助企业度过研发周期,降低母公司的研发资金压力。

以微创医疗为例,其2020年营收下降18.2%,整体亏损12.5亿元。但研发成本同比增长27.2%至12.4亿元,占总营收的30%。

在港股及科创板,医疗行业的公司所受认可度较高,选择在此上市,更容易享受到资本市场利好。

例如颇受关注的微创机器人,因持续性高研发,从营收状况上看,公司仍处于亏损阶段。而且,公司在招股书中也表示,研发成本将持续增加,在可见的未来内,公司或将继续产生经营亏损,但这并不妨碍市场对其估值。

上市以来,微创机器人股价持续上涨,截至12月16日盘后,区间涨幅34.49%,总市值达556.94亿港元,母公司微创医疗市值为564.36亿港元,几乎被逼平。

有观点指出,企业分拆上市后,子公司得到资金支持,可以投资产品研发,开拓市场,从而加快业务发展速度,对于母公司也可以更好地反哺,实现公司整体价值的提升。

(编辑 张明富 上官梦露)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