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及控股子公司52.7亿元投资多个项目 分拆上市有助实现产融良性循环
来源:证券日报网 吴文婧 冯思婕     时间:2022-01-19 21:06:02

本报记者 吴文婧 见习记者 冯思婕

1月19日,海康威视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2.86亿元投资建设海康威视全球仓储物流中心项目;控股子公司海康机器人拟以15.34亿元投资建设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以11.66亿元投资建设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控股子公司海康微影拟12.8亿元投资建设红外热成像整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总计投资约52.7亿元。

近年来,海康威视已拓展了智能家居、机器人、汽车电子、存储器、红外视觉设备、消防解决方案、智慧检测等业务板块,创新业务的发展梯队已经基本形成。

制造业迈向智能时代

2021年12月31日,海康威视宣布启动分拆海康机器人至境内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这也是继萤石网络后,海康威视旗下第二家分拆上市的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海康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产品提供商,以视觉感知、AI和导航控制等技术为核心,凭借深厚的算法积累、强大的软硬件开发能力、完整的营销体系,聚焦智能制造,持续在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领域深耕投入,推动生产、物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根据国元证券研报显示,机器人业务作为海康威视创新业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发展速度尤其亮眼。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海康威视的机器人业务收入分别为8.14亿元、13.59亿元及12.20亿元,同比增长23.88%、66.91%和124.83%,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1.41%、2.14%和3.60%。

国元证券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快速迈向智能制造的时代,作为提供移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产品的海康机器人正处在快速发展的优质赛道之上。海康机器人业务继承了海康威视多年来在软硬件、算法、营销体系等方面的优势积累,已经成为行业中重要的供应商之一。

浙江灵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浙江大学会计硕士校外导师范志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海康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传统制造业中仓储和产线环节的原料入库、产线物料配送、半成品转运到成品发货各大物流运输环节,“同时也不断向3C电子、汽车、新能源、电商、快递、第三方物流、家电、食品药品等行业拓展、优化。”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机器人和视觉AI融合可以形成技术壁垒,未来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市场前景也非常好。依托于海康威视强大的研发体系,海康威视机器人业务是有潜力的,当然在技术领域还是要脚踏实地,技术研发先行。”

分拆上市扩大子公司竞争优势

分拆上市对海康威视和这些被分拆的子公司来说,又将带来哪些希望与崭新的未来?

范志敏分析,对海康威视而言,两家子公司的分拆上市并未导致控制权发生变化,因此不会影响海康威视合并报表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在分拆上市当年,海康威视的利润反而可能因为持股比例被稀释而下滑。

“从长期看,分拆上市有助于两家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充分得到市场认可,海康威视会因持股而整体估值受益;分拆上市成功后,海康威视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减持股票获得投资收益,实现上市公司产融良性循环。”范志敏表示。

对被分拆的子公司来说,萤石网络及海康机器人在分拆上市过程中可以对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提升团队的经营效率;也可以引入战略投资人或国有投资机构,优化股权结构,提升治理水平。

范志敏告诉记者:“分拆上市成功后,萤石网络及海康机器人可以直接对接资本市场,进一步丰富融资方式、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后可进一步降低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市场给予更合理的估值。”

盘和林也认为,萤石网络和海康机器人在分拆上市后将和更多资本合作形成协同。“未来海康威视对于两家子公司的控制力或许会有所减弱,但是在科技领域,获得资本进行持续研发投入是常态化的发展方式,两家子公司未来的技术路径也将更加关注市场焦点,紧跟市场需求去做研发,更加广泛地和资本、市场、人才相结合,去开拓属于他们的未来。”

(编辑 乔川川)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