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控股拟斥资不超20亿元回购股份 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
来源:证券日报网 矫月 王镜茹     时间:2022-03-03 16:04:09

本报记者 矫月 见习记者 王镜茹

3月3日,顺丰控股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70元/股,预计可回购股数不低于1428.57万股至2857.14万股,具体回购股份数量以回购期满时实际回购的股份数量为准。

二级市场方面,截至3月3日收盘,顺丰控股报58.52元/股,市值为2871亿元。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顺丰股价从高位回落后,进入持续震荡的通道,今年前两个月市值蒸发超650亿元。公司此时回购股票有助于稳定和提高股票价格,防止因股价暴跌而出现的危机,也有助于稳定团队,鼓舞士气。

上市以来已实施两次股权激励

顺丰控股表示,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为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核心骨干及优秀员工的积极性,本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

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CEO赵小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结合当下的宏观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格局,顺丰拿出最高20亿用于回购,无疑给市场注入了强心针,标志着对公司未来坚定的信心,也意味着对二级市场的坚定看好。”

Wind数据显示,顺丰控股曾于2017年、2018年通过定向发行股票的方式实施股权激励,首次授予价格分别为29.32元/股、24.33元/股,实际授予的股票数分别为255.67万股、669.45万股,实际授予激励对象人数分别为777人、1181人。

从期权行权的特别条件来看,以2016年扣非归母净利(26.43亿元)为标准,2017年增速为40.08%,2018年增速为31.82%,2017年股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公司业绩考核要求未能达标;而以2017年(37.0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为标准,2018年增速为-5.92%,2019年增速为13.64%,2018年股权激励计划第一、二个行权期公司业绩考核要求均未能达标。

根据顺丰控股2019年2月、2020年3月的公告,因股权激励公司业绩考核要求未能达标而注销的股票增值权数量分别为10.73万份、5.78万份,合计16.51万份。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回购若用于注销,属于分红的一种,若用于股权激励,则是工资福利待遇的提升。从市场短期来看,两种方式的结果都会使得流通盘减小,有利于股价上升。从长期来看,回购用于股权激励的话,如果达到业绩目标,这部分股票回流市场,其实本质是投资人对于上市公司员工的补贴。所以从投资市场的角度,利好短期市场,不利于长期市场。当然,通过激励可能会让企业业绩有所提升,但当前顺丰控股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供应链物流迎行业新机遇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完全依赖直接生产成本的降低,寻求更优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成为企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此外,我国新兴制造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对物流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前,顺丰控股发布的2022年1月快递物流经营简报就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公告显示,公司1月份营业收入为251.13亿元,同比增长53.27%;其中速运物流物业营业收入为172.80亿元,同比增长14.23%;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营业收入为78.33亿元,同比增长522.66%。

顺丰控股称,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为合并嘉里物流的相关业务收入所致。赵小敏认为,顺丰控股并购嘉里物流后,顺丰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将帮助公司更好地走到国际上更多国家的市场中,助力公司海外业务板块快速拓展。

2021年初至今,顺丰控股业绩整体呈现上扬态势。2021年一季度顺丰控股营业利润亏损11.44亿元,同比下降179.38%,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而第四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4万元至26万元,同比增长39%至50%。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证券日报》记者:“2021年第一季度,顺丰的亏损是特殊情况。因为疫情关系,原来很多应该在2020年完成的资本开支有所推迟,再加上资本性开支投入的增大,无疑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可以说是碰到黑天鹅了。”顺丰控股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2021年由于速运扩产能及鄂州项目等的投入高峰,使得资本性开支占营收比见顶。2022年资本开支占营收比将逐步回落。

赵小敏认为,顺丰同城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是面向未来、中立开放的新消费基础设施。顺丰机场也将在年底前完成校飞,将在2022年投入运营,将使得商业模式全面升级,也将成为中国快递物流业的转折点。

盘和林则认为,未来物流企业还是要通过建设一体化的智能物流系统来提质增效,在销售端继续推进多元化,在供应端提升物流行业自动化,智能化,若有可能,还是应该向物流体系的需求方延伸,比如电商领域。

(编辑 孙倩)

标签: 股票市场 证券日报 价值投资 证券日报电子版,证券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