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利集团老树发新芽 光伏组件产能释放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来源:证券日报网 陈红     时间:2021-12-23 19:39:59

本报记者 陈红

“风雨十载志不改,老树新枝更著花。”

作为“光伏扶贫第一股”的中利集团历经十余年光伏产业跌宕起伏,坚持谋变创新,砥砺前行。2021年在行业和政策新机遇下,公司光伏组件产能持续释放,为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按下“加速键”。

“2010年,公司建设光伏产业板块,当时总投资50亿元,从公司的电缆业务切入光伏产业,起初没有品牌基础,在电站建设完成之后,再把自己的光伏产品推出去,在这种模式下,品牌慢慢打开国内市场进而走向国际。到现在为止,公司共出货了36GW的组件,建设了7GW的光伏电站,光伏电站建设在中国民营企业里遥遥领先。”中利集团业务分管领导陈波瀚在《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公司时说道。

中利集团总部 陈红/摄

“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常熟本部、腾晖泰国、山东腾晖、泗阳腾晖四个光伏生产基地,年内还有新建的宿迁腾晖、沛县腾晖两个新基地建成投产,达产产能处于持续爬坡阶段。”陈波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伴随光伏组件产能的不断增长释放,此举有望助力公司扭转因光伏扶贫电站等因素拖累造成的不利困境,并重回业绩快速增长的轨道。”

“光伏朋友圈”持续扩大

中利集团于200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一家生产阻燃耐火软电缆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主营光伏组件、特种线缆两大板块业务。截至2021年9月底,公司总资产达153.17亿元,净资产达41.27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利集团的新能源“光伏朋友圈”持续扩大。

据12月22日最新披露的公告,从2020年10月以来,中利集团签署并正在履行中的战略合作多达18项,涉及北控清洁能源集团、北京天润新能投资、国家电投集团湖北绿动新能源等知名企业及城固县等政府部门,均在地面光伏、整县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开发建设、光伏运维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公司披露的战略合作,主要为建设规模较大及金额较大的项目。实际上,公司签署并正在履行的新能源光伏领域的合作项目,远超于披露的数据,只是金额未达到公告披露标准。”陈波瀚《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对于上述多个项目的签订,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双碳’战略目标正式启动元年。作为新能源电站建设领域的先行者,中利集团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重点布局。”

“这些合作协议的落地,一方面存量电站项目资产可以得到盘活变现,另一方面在电站开发方面获得强力‘盟友’的支持等,对于公司明年的业绩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公司将有更多机会向全国展示创新技术与实力,进而蓄积更多创新动能等。”祁海坤说道。

计划两年再造“三个腾晖”

今年以来,在新能源光伏行业高景气及政策利好加持下,中利集团计划自2021年至2022年约两年的时间里,再造约“三个腾晖”光伏体量的产能。

据陈波瀚介绍:“新建山东腾晖光伏生产基地规划的5GW组件和3GW电池,项目一期已于今年一季度正式投产运营;新建泗阳腾晖光伏生产基地规划的5GW组件和5GW电池,项目一期已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投产运营;新建宿迁腾晖光伏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组件产品已于今年10月下旬首片下线;新建沛县腾晖光伏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组件产品已于今年11月下旬首片下线。”

“此外,各新建光伏生产基地规划项目二期及三期计划未来1年至2年内陆续投产运营。”陈波瀚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采访中,《证券日报》记者还了解到,在新能源光伏板块,中利集团先后推出了三代光伏电站开发模式,第一代为“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填补了全球空白;第二代为“贫困村光伏农场”,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村级扶贫重点项目;第三代为整县区域内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创新“6+1”模式,是目前公司大力推进的助力整县实现碳中和的重点项目,该模式涉及的“光伏+储能”,与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呼应。

“截至目前,公司已为全国60个贫困县,约2500多个贫困村建设扶贫电站,实际容量累计建设超1.1GW,项目团队人手充足,具有较为丰富的工程资质和建设经验,能够满足公司已签订及后续将开发的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的需求。”陈波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谈及中利集团另一项特种线缆板块,陈波瀚进一步表示:“公司特种线缆业务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批长期稳定的优质大客户,市场占有率位列行业第一且持续稳定提升中。

数千项专利技术为实现“弯道超车”做足准备

“2010年至2020年,行业主要超额收益集中在上游硅料、硅片环节。从2020年往前看5年时间,光伏行业第三轮重要技术变革将可能经历‘HJT与PERC’并存的过程。这对于身处光伏行业长达约十五年的‘老兵’中利集团而言,是风险与机会并存的挑战。”陈波瀚介绍道。

目前,光伏行业正处技术变革过渡期。为顺应行业发展机遇,实现“弯道超车”,近年来中利集团除了产能布局外,还在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对此,陈波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向来以技术主导为主。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利已经达到了10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达到了221件,这些均与跟公司现在销售产品密切相关。同时,公司还拥有三个院士联合创新中心及三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些也都是在实质性操作的。”

“此外,公司还拥有两个CNAS国家实验室及一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陈波瀚进一步表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即电缆用的绝缘材料和外护套。江苏省是电缆制造大省,几乎占中国电缆50%的份额,可以说公司在电缆技术方面遥遥领先。”

实际上,为实现“弯道超车”,中利集团也进行了其他诸多努力。

采访中,《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从厂房空间的角度看,公司下属的腾晖本部、山东腾晖、泗阳腾晖、宿迁腾晖、沛县腾晖等光伏生产基地都预留了新生产线的厂房空间;从资金层面角度看,公司考虑出售包括商业电站、其他板块子公司股权等资产,通过做减法回笼资金;另外,公司同时也在考虑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对腾晖光伏、腾晖光伏的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

(编辑 才山丹)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