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防护收入占比90%、心脑血管亏损7.37亿 蓝帆医疗转型之路何去何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2-04-16 05:18:37

4月13日,蓝帆医疗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蓝帆医疗实现营收约81.1亿元,增长3.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6亿元,降低34.28%;实现扣非净利润约6212.5万元,降低96.43%;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5亿元,降低38.84%。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3年开始,蓝帆医疗确立了“低值耗材+高值耗材”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转型升级,其健康防护手套业务占总营收比例从2016年的99.16%降到了2019年的48.28%。

但是受新冠疫情以及耗材带量采购等因素影响,根据年报数据,2021年蓝帆医疗的健康防护产品收入占比再次超过90%,蓝帆医疗的转型之路将何去何从?

两大业务“冰火两重天”

2016年、2017年,蓝帆医疗的健康防护手套业务收入分别约12.8亿元和15.2亿元,分别占总营收99.16%和96.49%。

2018年,蓝帆医疗“低值耗材+高值耗材”的转型战略正式全面开始,当年10月,蓝帆医疗耗资近60亿元,完成收购新加坡柏盛国际93.37%的股份,正式进入心脏介入领域——当时柏盛国际是全球第四大心脏支架企业,其子公司吉威医疗占据中国市场份额超过20%,是国内心脏支架三大巨头之一。

2019年,蓝帆医疗的心脏介入业务后来居上,收入约17.4亿元,占总营收49.99%,超越健康防护手套成为第一大业务。

但是2020年11月,刚进入心脏介入领域两年的蓝帆医疗,遇上了冠脉支架国家集采,其冠脉支架EXCROSSAL中标价低至469元,与当时挂网价格13300元相比,降价超过96%。

也正是从2020年开始,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业务开始下滑——2020年、2021年收入分别为9.9亿元、7.1亿元,分别下降43.24%、28.01%。

财报显示,冠脉支架集采后,蓝帆医疗实现了更多医院的覆盖,将销售网络扩大到超过2300家医院,截至2021年12月,其中标支架销量超过35万条,增长超过330%。以植入量统计,蓝帆医疗冠脉支架使用量已在国内排名升至第二,市场份额大幅度提升。

但支架销量的上升未能弥补价格的下降,蓝帆医疗其他冠脉产品尚未上市或尚未放量,导致冠脉业务业绩大幅下滑,同时叠加资本化开发支出减值等因素,2021年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由盈转亏,亏损7.37亿元。

相比之下,其健康防护产品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受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刺激,世界各国对蓝帆医疗的医疗和防护手套需求暴增,产品供不应求,2020年其健康防护产品收入67.5亿元,增长302.39%,从整体收入来看,若不考虑商誉减值情况,2020年蓝帆医疗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97.23%。

2021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各国对医疗及防护产品的需求继续大幅增加,蓝帆医疗各类医疗及防护手套、口罩等需求订单跟着大幅增加,同时蓝帆医疗持续扩充产能,2021年内其“2亿副/年手术手套项目”第一期和二期、“年产75亿支健康防护(丁腈手套)项目”、“年产45亿支PVC健康防护手套项目”、“年产100亿支/年高端健康防护丁腈手套项目”等项目均建成投产。

根据年报数据,2021年蓝帆医疗健康防护产品营收73.5亿元,占总营收90.7%,全年贡献的净利润为24.92亿元。

健康防护产品盈利水平持续下滑

健康防护产品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值得思考的是这一增长能够持续多久,是否会逐渐恢复至疫情前增长水平?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蓝帆医疗健康防护产品营收增长8.91%,和2020年相比增速明显放缓。2018年、2019年蓝帆医疗健康防护手套收入增速分别为5.15%和4.95%。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第三、第四季度,蓝帆医疗利润为负。2021年10月,蓝帆医疗在公告中表示,第三季度业绩出现亏损,主要由于健康防护产品盈利水平在第二、第三季度持续下滑,逐步趋近疫情前的正常利润水平,健康防护产品平均价格下降,产品毛利空间被急剧压缩。

根据上述公告,2021年前三季度,蓝帆医疗主要健康防护产品平均价格(元/千支)分别为490.14元、334.52元、200.43元。

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疫情稳定控制,国外疫情虽然依旧严峻,但终端客户需求已处于稳定状态;国内供应端产能集中投产,加之前期终端客户积压库存偏高,并且舱位紧张,运费费用过高等诸多因素导致客户订货意愿不足,大家都在观望,因此市场价格出现急剧下降。

年报也显示,蓝帆医疗现有健康防护领域业务的主要产品特点是市场空间巨大,需求刚性,但进入壁垒相对较低,较易陷入同质化竞争。

全球手套行业的新增建成的产能供给在过去两年中也大幅增加,基本匹配了需求端的增加,主要手套品类的价格也逐渐回落至疫情爆发之前,部分品种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状况。伴随新建产能的大量释放,容易导致阶段性供过于求,产品价格回落,叠加原材料成本上涨,行业整体盈利可能持续承压。

据梳理,除了蓝帆医疗大规模扩产,2021年上半年,英科医疗新增一次性非乳胶手套年化产能约150亿支,2021年下半年,中红医疗预计新增一次性手套产能将达95亿支。

亏损7.37亿的心脑血管业务走向何方?

面对全国集采,蓝帆医疗的心脑血管业务该如何应对?

国际化或许是蓝帆医疗的重要优势,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蓝帆医疗81.1亿营收中,73.5亿属于境外收入,占比90.64%。

从冠脉支架产品来看,2020年10月,蓝帆医疗新款产品钴铬合金BioFreedomUltra获得欧洲CE认证,截至2021年12月,已经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智利、捷克、奥地利、德国等28个欧洲和南美洲国家实现销售。此后,BioFreedomUltra2020年12月份在泰国获批,2021年2月份在韩国获批,目前已进入7个东南亚和北亚国家和地区。

另外蓝帆医疗也在进行多赛道布局。

2019年8月2日,蓝帆医疗披露将以总价13.9亿元收购瑞士企业NVT(NewValveTechnology)100%股权并增资,正式进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领域。根据相关数据,我国TAVR市场虽处于发展初期,但规模增长迅速,TAVR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0.4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5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8.1%。

但是年报信息显示,目前蓝帆医疗瓣膜业务的欧洲市场开拓仍处于初期,国内首款瓣膜产品尚未上市,导致瓣膜业务业绩增长仍然有限,同时蓝帆医疗在持续加大对瓣膜及冠脉产品的研发及临床投入,这些均是心脑血管事业部由盈转亏的因素。

2021年3月,蓝帆医疗出资1.55亿元认购沃福曼医疗14.76%股权,进入血管内断层成像系统(OCT)市场,进一步扩展心脑血管业务布局,吉威医疗已经担任沃福曼医疗OCT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总经销商。

但是目前国内OCT市场似乎存量有限,根据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分析,2020年,中国冠状动脉OCT系统市场规模约为3.8亿元人民币,截至2020年上半年,国内医院OCT装机量约100余家,一半以上年使用量不足50例,且OCT导管使用量占PCI手术量的比例只有约1%。但是与日本、欧洲、美国相比,我国包括OCT在内的腔内影像使用比例明显偏低,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上述分析显示,2019年以前,市场仅有雅培一家外企产品销售,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目前已有微光医疗、沃福曼、阿格斯的OCT产品获批上市,但国产品牌销售时间较短,设备进院和耗材挂网需要走流程,目前市场仍由雅培占主导地位。

另外2019年6月,蓝帆医疗还出资1.02亿元入股人工心脏研发企业苏州同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持有10.16%股权。

除了健康防护和心脑血管两大业务,蓝帆医疗的商誉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2020年与2021年,蓝帆医疗分别对商誉计提约17.6亿元和17.0亿元的减值准备,利润也相应减少。

据了解,2018年由于并购柏盛国际等因素,蓝帆医疗商誉达63.8亿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82%,根据2021年年报,截至2021年12月31日,蓝帆医疗商誉为35.1亿元。

标签: 股票市场 证券日报 价值投资 证券日报电子版,证券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