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主题板块持续走强 京城股份三连板
来源:证券日报网      时间:2022-03-25 10:08:42

本报记者 李乔宇 见习记者 许林艳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3月23日,氢能概念股批量涨停。3月24日,氢能概念股持续活跃,京城股份、粤水电、冠城大通纷纷涨停,其中京城股份实现三连板,当日报收23.84元/股。

顶层设计发布

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上述《规划》是我国首次发布氢能产业整体发展规划文件。文件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这次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从内容层面对于氢能产业从全产业链发展和产业政策、产业环境角度给出了全面规划与发展方向,对产业发展从规划实施层面提供了政策、资源与环境保障与引领意义。”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中泰证券表示,规划的发布对氢能发展提出了方向性指导和政策上明确的支持,短期内氢能及燃料电池车、氢气作为储能手段在调峰、分布式发电、工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将是目前具备条件并将优先发展的领域。

政策利好频出,但在氢能产业发展的道路还有诸多难点需要克服。隆重资讯氢能源行业分析师高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难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首先是经济性。氢能产业目前各个环节利润较低,盈利困难。因为目前转换为氢能后的盈利模式和商业化的策略还处于空白阶段,即使对加氢站或者氢能产业中的创新企业有一些补贴,但并不足以支撑企业很好地盈利;其次是技术瓶颈,技术发展和成本降低本身是有协同效应的,目前虽然有很多氢能设备及零部件在逐步实现国产化,但是受未能规模化应用等多重因素影响,各环节成本居高不下,必将会波及氢能终端产品,直接带来消费者的成本上升,因此加大技术创新,实现规模化应用,降低成本是氢能发展的关键因素。”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氢能存在的基础是风电和光伏做大,以这些能源为基础才能制出真正的绿氢。但目前距离风电光伏做大,氢能大规模使用还比较远。在氢能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全产业链布局提升,大家共同探索合理的发展架构,才能真正降低氢能产业成本,早日实现规模化应用。

上市公司早有布局

京城股份热度提升

《规划》发布前,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在氢能产业领域布局,比如中国石化、龙洲股份等,京城股份也因涉及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而被市场关注。近日公司二级市场表现良好,截至3月24日公司已经收获三连板。

3月23日晚间,京城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主营业务为气体储运装备制造,不涉及氢能源电池行业,且公司储氢瓶等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相比公司其他主营产品占比较小,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度有限。

据京城股份最新公布的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实现11.83亿元,同比增长约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2328.23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去年同期为盈利1.56亿元。

京城股份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的盈利主要是因为处置了一块资产,其实主营也是亏损状态,不过,2021年主营较往年是大幅减亏的。对于3月23日发布的《规划》是否会提振公司业绩,“这肯定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具体还要看落地情况。”京城股份工作人员说道。那么,未来是否会增加储氢瓶的产能,京城股份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产能情况不错,具体会根据市场情况决定。

信达证券表示,随着技术突破,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一定是长期方向。氢气的储运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随着各种储运方式的技术突破,对于储氢容器、加氢设备等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

(编辑 乔川川)

标签: 股票市场 证券日报 价值投资 证券日报电子版,证券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