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焦点:6月份75家公司发回购计划 专家提醒投资者警惕“忽悠式”回购
来源:证券日报网      时间:2022-06-30 05:49:10

本报记者 吴奕萱 见习记者 邬霁霞

近期,上市公司回购频次加快。6月29日,健帆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相关回购议案获董事会审议通过。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以董事会预案为统计指标,截至6月29日,6月份已有75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计划,而5月份该数量仅为29家。


(资料图)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背景大都是公司认为股价被明显低估。短期来看,逢低买入的回购操作能够提升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刺激股价上涨;长期来看,在市场低迷时买入自家公司股票也向市场释放了负责任的积极信号,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不过,在大部分公司斥巨资回购向投资者展示信心之际,有部分上市公司的回购却“雷声大、雨点小”,实际回购金额与预案相差较大。

八成公司拟回购用于股权激励

据记者梳理,在6月份发布股份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中,有55家公司披露了拟回购金额范围,按上限统计合计金额达14.55亿元,其中不乏大手笔回购的上市公司,其中,有9家公司回购金额上限超过1亿元,尤其是杭叉集团回购上限金额最大,为2亿元。

看懂研究院研究员、投资人程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前A股市场整体回调,很多上市公司股价回落,估值也处于较低水平。在此时回购有利于上市公司以更低的成本推动投资计划及股权激励计划,降低对公司现金流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发布回购计划的75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61家公司计划将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占比超过八成。

对此,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周运南还表示:“一般现金流较好、盈利水平高且二级市场价格低于股票内在价值和未来预期价格的这类公司更愿意积极推动回购。”

投资者应警惕“忽悠式”回购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上市公司仍旧存在回购价格与公司市场价格明显不符、在回购资金没有到位时就急于发布回购方案,后续迟迟不见行动、实际回购金额与预案相差较大等现象,不免有“忽悠”投资者之嫌。甚至还有公司不断延长回购期限却仍旧没能全额完成回购。

例如,庞大集团便在6月6日发布公告称,因未完成回购计划被上交所纪律处分,公司及时任董事长马骧、黄继宏被予以通报批评。根据此前公司披露股份回购报告书显示,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总金额不低于5亿元(含)、不高于10亿元(含),在这期间,公司还申请延长了半年回购期,但直至回购方案实施期结束,公司也未能完成回购计划。公司回购股份所支付的资金总额为2.5亿元,仅占回购计划金额下限的50.04%。

另外,青龙管业的回购计划也在未完成设定金额下限时就宣布结束,且成交总金额仅为1107.59万元(不含交易费用),仅占回购计划金额下限的44.30%。

上市公司回购本是为了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是提升公司股价的一大利器。但说好的回购计划却半途而废,不得不让投资者为此买单。那么,如何才能杜绝这种上市公司“忽悠式”回购现象,让投资者避免投资风险呢?

浙江六和(湖州)律师事务所律师余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应对出现‘忽悠式’回购行为的上市公司加强监管,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成本。”

另外,投资者也要更加警惕。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建议:“投资者应注意上市公司回购计划的回购规模、期限、资金来源保证等是否完全落实,以及其回购意图是否真实可靠,防范‘忽悠式’回购行为。”

“而且回购虽然向市场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可以视为投资决策时的参考,但投资者还是应更多关注公司基本面。”柏文喜如是说。

(编辑 张明富 上官梦露)

标签: 股票市场 证券日报 价值投资 证券日报电子版,证券

广告

X 关闭